中国对帆船的贡献

帆船起源于欧洲,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公元前3500年,简陋的帆船就已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使用了。帆船的存在不仅是人类向大自然挑战的一个有力图证,更是对悠久深远的人类文明史发展的传承和记录。 目前普遍认为帆船运动源自国外,尤其是欧洲,但不应该忘记的是,欧洲人能够造出这样的船,与他们学了许多源于东方、尤其是中国的“长技”有关。这些“长技”分别是纵帆、舵、水密隔舱和船体设计。这些技术对他们帆船时代的造船与航海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长技”之一:纵帆 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使用这种帆了,但直到13世纪才被欧洲人学去。纵帆利用分力、合力原理,可以“船驶八面风”,只有“当头风”不可行驶。不过到了16 世纪,由于想出了“调戗使斗风”的办法,逆风也能行船了。所谓“调戗”,指的是调整船头方向,把当头逆风转变成侧斜风,这样就能推动船只呈之字形前进。这样的技巧如今在内湖帆船赛时还经常能看到。 “长技”之二:舵 利用纵帆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能灵活调整船头方向。古时舵字也作柂、柁、杕,东汉刘熙《释名》,南北朝《玉篇》中很多文字记载都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舵,而考古发掘得到的用舵证据就更早了,广东、湖北等地的西汉墓都出土过木船模型,其船尾都安置有舵。但是舵传到欧洲却相当晚,大约是公元12世纪的事。 “长技”之三:水密隔舱 萨缪尔·边沁是目前唯一能确定的某项“长技”的引入者。1795年,他受命为英国皇家海军造船,学习了使用水密隔舱。这项技术不但大大增加了船体强度,更重要的是不至一处破损就水漫全船,难以封堵。有了水密隔舱,欧洲船舶可以说已经达到帆船时代的最高水平。 “长技”之四:船体设计 在船型设计上,欧洲人原来模仿的是鱼,而中国人模仿的是水鸟。这样他们船体的最宽处就在中部靠前的地方,而中国船体的最宽处却在中部靠后。后来的流体力学研究证明,中国人的做法更科学。认识到这一点以后,西方的船舶也像中国的船那样,把最宽处放在中部靠后的位置了。 总之,除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罗盘之外,我们对造船与航海技术还有许多重要贡献。欧洲人从中国学去的这些技术对他们帆船时代的造船与航海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已经是“后帆船时代”,帆船运动、帆船休闲、帆船商旅等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泛性得到推广,在即将举办的2013金鸡湖帆船赛上,大家可以去体味下这些“长技”的应用,并且毫无疑问这些技术还将一直应用下去。

Posted in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