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冠军赛队专访 之 佩奇来了!
2018年3月, 小青佩奇队横空出世。
2018年5月,小青佩奇队出战首届苏州市帆船联赛·苏州湾站,获得亚军 ;
2018年10月,小青佩奇队出战城际内湖杯,夺得J80-B组冠军 ;
2018年10月,小青佩奇队出战苏州帆船联赛总决赛,拿下冠军 ;
2019年6月,小青佩奇队再次出战苏州帆船联赛·苏州湾站,斩获金组冠军 。
文 | 今天也想吃玉米卷
图 | 小青佩奇队/城际内湖杯组委会
这支组建仅一年余的神秘战队,
所到之处,所向睥睨,几无对手。
这究竟是一支什么神仙队伍?
预知详情,建议——
先点在看,同步转发,
选个舒服的姿势,重新点开,
(大)细(概)细(看)品(看)读。
1、佩奇前传
中:段鸣莉 右二:王爱忱
说起小青佩奇队,有个灵魂人物不得不提。
段鸣莉,全运会帆板米氏级冠军,国家级运动健将,现任苏州市帆船运动协会秘书长。
段鸣莉的丈夫王爱忱是中国帆板运动员、国际运动健将,曾获两届亚运会冠军、全国帆船帆板冠军赛冠军。夫妻俩退役后决定回到苏州,开展帆船帆板青少年培训及夏令营等水上项目的推广工作,为苏州帆船运动的发展尽一份力。
2015年,段鸣莉教练受朋友所托,帮助一家少儿培训机构组织帆船夏令营,他们在独墅湖举办了一场小型帆船活动,参与的家长和孩子们都玩得非常尽兴。这其中,就包括杜建斌和杜迪澜父子俩。
杜建斌认为帆船这种积极健康的运动挺适合孩子:孩子们学习帆船时,是独自一个人在船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风小的时候,帆船需要比拼耐心,考察船员的细心,因为你需要不断去辨识着风;风大的时候又非常考验人的胆量。
正巧得知段教练正在做青少年帆船培训的相关工作,杜建斌立刻决定让儿子杜迪澜去学OP小帆船,当时年仅10岁的杜迪澜,就成了段教练的第一个学生,也是苏州业余帆船俱乐部第一个学习帆船的孩子。
转眼,杜迪澜学习帆船已经4年了,这期间他参与了许多国内青少年帆船赛事:梅沙教育杯、金鸡湖城际内湖杯、还有菱湖湾的菱湖杯,都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绩。杜建斌的女儿小秀,比哥哥小4岁,学习帆船也已经3年有余,目前开始在全国各地的赛场上崭露头角。
不久前,一篇公号爆款文章《别得罪中年人,他们狠起来什么都学》写到,不少家长在多年给孩子陪练才艺的过程中,自己也学会了钢琴、手工、游泳、轮滑……中年人杜建斌,在陪着孩子训练OP的过程中,不仅自己学会了帆船,还玩出了一支赛队。
2、啥是佩奇
从左到右:中舱Calvin,大师兄杜建斌,二师兄李正,船长沈教,前甲板老闫
终于要说到社会人佩奇了。
对,没错,“陪练爸爸”杜建斌,
就是这支传说中的赛队的发起人之一。
杜建斌在陪着孩子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对帆船运动产生了兴趣。两个孩子在段鸣莉教练的俱乐部学船时,他就跟着段教练学帆板,成为段教俱乐部里的大师兄,后来又开始接触帆船,从此无法自拔。
2018年3月,小青佩奇队横空出世,队名据说是队员们为了搞笑随意取的(无意经典最致命),这是一支仓促诞生又谋划已久的战队,成立不到2个月,就参加了首届苏州帆船联赛,获得分站赛亚军。
小青佩奇队的核心队员就是段教练麾下的徒弟和干将:因为陪练入坑的“大师兄”杜建斌、“二师兄”的李正和专业运动员、俱乐部教练沈细妹。
沈教以前是专业帆板运动员,对规则和战术的理解很透彻,是队伍里的战术师和颜值担当。二师兄李正对风很敏感,有热情,有力气,在船上担任缭手的角色,他的口头禅是“咱再练八轮”和“咱朝五晚九地练”,经常敦促团队训练。
后来队伍渐渐壮大,有中舱Calvin,行事非常稳当,脾气也很温和,是个很好相处也值得信任的队友;前甲板老闫,是大家的CFO兼后勤部长,还有Andy、刘涛、立锋和老焦也陆续加入进来。
帆船是一项团队作战的运动,队伍壮大也意味着力量强大,但队员们可能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身份阅历。虽然各有分工,也难免有意见相左的时候。
在比赛时遇到意见分歧怎么办呢?
小青佩奇队自有一套“沟通机制”:船上的决策机构和英国有点类似:沈教是船长,像英国女王,名誉元首;大师兄杜建斌掌舵,是英国首相,具有执行权利,但要照顾元首的面子,倾听议会的声音;二师兄是议会,经常发声,凭借嗓门大的优势,屡屡在关键决策中占据主动。当首相和议会矛盾激化,女王就出来调停。
大师兄杜建斌总结说:“所以我们是个矛盾冲突不断,但稳定有效的团体。”
3、进击的佩奇
玩帆船这件事情,小青佩奇队是认真的。为了学好帆船,一到周末,就是他们雷打不动的练船时间。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就向专业运动员出身的帆船帆板教练们寻求专业的帮助。
为了需求技术上的突破,他们也尝试寻求专业帆船书籍的帮助。遗憾的是,目前中国这类的书籍还很少,市面上仅有的一些专业书翻译也不够到位。
幸而队里有人在外资企业负责采购业务,因为工作的关系会经常去国外出差,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在国外书店里淘了一些书,这些辗转得来的帆船专业书籍,对小青佩奇队作战技术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
另一种迅速提升技术水平的方式就是以赛代练。队员们平时要忙工作,选择参加的赛事一般都围绕在苏州及周边城市,除了每一站都不能错过的苏州帆船联赛,小青佩奇队最看重的就是每年10月在金鸡湖举办的城际内湖杯帆船赛。
去年10月,小青佩奇队首次报名参与城际内湖杯。“说实话,赛前我们心里其实不是特别有底,因为我们毕竟是一个新的赛队,比赛经验不是很丰富,训练也相对有限。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在赛前,安排了很多次的团队训练,希望在赛场上大家可以配合更加默契。”小青佩奇队接受采访时回忆道。
在比赛的过程里,小青佩奇队的总体发挥也没有辜负他们的努力,队员们配合默契,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在赛场上的表现也很亮眼:多次夺得轮次第一,在最后一轮因为意外成绩被判罚的情况下,依旧凭借前几轮的积累有惊无险地拿下了J80-B组的冠军。
“特别期待今年的城际内湖杯帆船赛,”大师兄杜建斌说,“这是家门口的帆船赛,对我们来说非常亲切。赛事规格也比较高,有世界各地的选手参与其中,城际内湖杯已经是代表苏州的一张名片,我们团队如果能够在这样的赛事里获得胜利,这种满足感是无法比拟的!”
对于今年的比赛,小青佩奇队已经开始筹备规划,他们透露说今年准备报名DC20组别, 因为DC20的操作和J80不同,这个船型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新鲜,还在探索磨合阶段,但已收获不少驾驶乐趣。
另一方面,他们预测DC20应该是参赛队伍数量比较多的组别,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我们想要好好挑战一下自己!”。
得,社会人本社无疑了!
还能说什么,只能是大写的叹服!
4、番外——陪练爸爸的进阶之路
以前杜迪澜和秀秀学船,陪练爸爸只能百无聊赖的在岸上干等。回到家里,两孩子兴奋地讨论驾驶技巧和参赛经历,陪练爸爸只能在一旁面带笑容地听着,偶尔点点头表示赞同。
后来,陪练爸爸宣布自己也要开始学船了。先练帆板,再练帆船,还组了个赛队,一路披荆斩浪,所向无敌。冠军奖杯捧回家,陪练爸爸发现,孩子们看自己的眼神都变了,敬爱之中又多了一些崇拜。
陪练爸爸杜建斌,顺利进阶,成了冠军爸爸杜建斌。
现在一家人在一起,孩子们就喜欢围着他讨论帆船的话题,彼此之间的谈话,更像朋友之间的交流。周末时,他会带着两个小水手杜迪澜和小秀一起上大帆船,指导他们学习掌舵和操缭,享受一段温馨欢乐的亲子时光。
在杜建斌看来,帆船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需要驾驶它的人掌握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拥有强大的精神力,航行时时刻保持专注;需要拥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可以对风向、比赛时的对手迅速做出判断……这些都是帆船运动吸引他的原因。
“这并不是一项纯粹的体育运动,它其实和国际象棋非常像,既需要考验人的动手能力,又需要考验其动脑能力。”
帆船也是可以玩一辈子的运动。“因为一个真正好的舵手,他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实践,经年累月的积累下,才能实现质的提升。”
杜建斌的工作地点在金鸡湖湖西,离八旗俱乐部很近。爱上帆船后,他就成了八旗俱乐部的会员。平时工作日的中午,他偶尔会忙里偷闲去俱乐部领一艘船,去湖上跑两圈,独享金鸡湖无敌湖景。有时候也会带着朋友一起,去金鸡湖上转一转,他很快发现,这也是一种极佳的社交方式。
毫无疑问,从杜建斌开始接触帆船开始,他的生活边界就在不断拓展,日常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或许,这也是城市帆船的魅力:
无关远方,诗在日常。
——The End——